青枯病是一種會導(dǎo)致全株萎蔫的細菌性病害,番茄青枯病通常在植株開花坐果時發(fā)生;先是頂端葉片萎蔫下垂,后下部葉片凋萎,中部葉片最后凋萎,也有一側(cè)葉片先萎蔫或整株葉片同時萎蔫的,發(fā)病初期,病株白天萎蔫,傍晚復(fù)原,病葉變淺。發(fā)病后,土壤干燥,氣溫偏高,2~3天全株即凋萎。如氣溫較低,連陰雨或土壤含水量較高時,病株可持續(xù)1周后枯死,但葉片仍保持綠色或稍淡,故稱青枯病。
病莖表皮粗糙,莖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,濕度大時,病莖上可見初為水浸狀后變褐色的1~2厘米斑塊,病莖維管束變?yōu)楹稚?,橫切病莖,用手擠壓,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,這是本病與枯萎病和黃萎病相區(qū)別的重要特征。
發(fā)病特點
青枯病屬細菌性病害,是由青枯假單孢桿菌侵染番茄莖桿維管束所致,病菌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無寄主時,病菌可在土中營腐生生活長達14個月,成為該病主要初侵染源。病菌可通過田間耕作,整枝打叉、澆水及雨水進行傳播,病菌喜高溫、高濕、偏酸性環(huán)境,發(fā)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30~37℃,最適PH值為6.6。因此番茄生長前期和中期降雨偏多,田間排水不良,溫度較高時極易發(fā)生流行,可造成大面積減產(chǎn)。
常年連作、排水不暢、通風(fēng)不良、土壤偏酸、鈣磷缺乏、管理粗放、田間濕度大的田塊發(fā)病較重。年度間梅雨多雨、夏秋高溫多雨的年份發(fā)病重。
防治方法
農(nóng)業(yè)防治
1、輪作,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。
可把西紅柿與非茄科作物蔥、蒜、瓜類、十字花科蔬菜或水稻等實行4~5年以上輪作,或采用嫁接技術(shù)控制。
2、加強栽培管理。選擇無病地育苗,帶土移栽,減少根部受傷。選擇排水良好的無病地塊育苗和定植。地勢低洼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區(qū)采用高畦種植,開好排水溝,使其雨后能及時將雨水排干。及時中耕除草,降低田間濕度。西紅柿苗生長早期,中耕可以深些,以后淺些,到西紅柿生長旺盛期,停止中耕同時避免踐踏畦面,以防傷根。
3、高溫期間禁止施用稀糞,適當控制澆水。舊苗床育苗要換土或進行藥劑消毒。
4、配方施肥。氮、磷、鉀配方施肥,施足基肥,勤施追肥,增施有機肥及微肥,不施用番茄、辣椒等茄科植物漚制的肥料。
5、調(diào)節(jié)土壤酸堿度。對酸性土壤每畝可用100-150公斤生石灰均勻撒入土壤,可較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。
6、及時拔除病株,將其深埋或燒毀,并在拔除部位撒施生石灰粉或草木灰或在病穴灌注2%福爾馬林液或20%石灰水。
化學(xué)防治
在青枯病發(fā)病初期,青枯立克50ml兌水15公斤,進行灌根,7天灌1次,連灌2—3次。若病原菌同時為害地上部分,應(yīng)在根部灌藥的同時,地上部分同時進行噴霧,每7天用藥1次,噴霧時,每15公斤水可加青枯立克50ml+40ml金貝或沃豐素。
發(fā)病中后期:病情嚴重時,為了見效更快,在灌根或噴霧時,可添加一些化學(xué)藥劑,如:青枯立克50ml+惡霉靈15克或惡霉錳鋅25g或20%葉枯唑20g。